【“丹河杯”星宿文化大家談】讓二十八星宿文化閃耀光芒
□王寶 譚軍社 吳軍社 李培虎
在浩渺無垠的世界文化海洋中,晉城府城玉皇廟的二十八星宿泥塑如同一顆璀璨奪目的星辰,以其絕倫的工藝和深厚的文化內涵,照亮了古今交織的時空。其所承載的二十八星宿文化,如同一座古老的智慧寶庫,蘊藏了古人對天文、地理、歷法、節日、節令等學科的獨特理解,既是一種知識體系,更是一種深植于中華民族血脈中的文化基因。
二十八星宿如同天空中的二十八個守護神,它們在夜空中或靜或動、飄移變幻、熠熠生輝,勾勒出了一幅幅神秘而壯麗的圖案。古人憑借著對這些星辰自然運動規律的敏銳觀察,不僅可以洞察天地運行規律、世界的奇妙變遷,而且將其融入日常生活中,成為人們指導生產生活的寶貴智慧。
在農事活動中,人們根據二十八星宿的位置來判斷時節,安排播種與收獲,以確保農作物的豐收;在建筑布局方面,二十八星宿的方位同樣具有指導意義,人們會參考星宿的方位來選擇房屋的朝向和布局,以求得居住環境的吉祥與安寧。
在泱泱中華這片古老的土地上,人類生命的誕生同樣與日月星辰的運行息息相關,彼此間似乎有一種紐帶,存在著千絲萬縷的內在聯系。當星星閃爍,人們感受到夜空的明亮與美麗,還有與宇宙的微妙聯系與共鳴;當星辰隱匿,人們感受的是夜空的漆黑和內心的傷感,此乃“天人感應”之妙。深入探討研究二十八星宿文化,不僅是對古老智慧的傳承和發揚,更是對“天人合一”思想的領悟。
自人類初次抬頭仰望星空、觀測天體、記錄天象算起,天文學的歷史至少已綿延了數千載的輝煌。從我國史前的神秘天文遺址,到西漢時期彗星的帛書記錄;從唐朝留下的精美星圖,到宋代對客星的詳盡記載,中國人便踏上了仰觀天文、俯察地理的漫漫征程,逐步孕育出“天人合一”這一博大精深的宇宙觀。
老子在《道德經》中曾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彼岢龅挠钪嫔烧?,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揭示了宇宙間萬物生長的神秘過程。其中一二三不僅是數字,更說明道創生萬物的邏輯?!痘茨献印ぬ煳挠枴愤M一步闡釋:“道始于一,一而不生,故分而為陰陽,陰陽和合而萬物生?!边@種宇宙觀告訴我們,天地萬物,包括人類,都是陰陽和合的產物。
試想,人類身為天地間萬物之靈,倘若對天地缺乏認知,又怎能確保人類世代繁衍和世間繁榮昌盛?哲學家康德曾言,他最為敬畏的是夜晚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只因那夜晚的星空蘊藏著大自然的無窮奧秘??梢?,仰觀天文,俯察地理,乃是人類必須探索的偉大實踐,是古人對宇宙與人生關系的深刻洞察,更是中華文明人本思想源源不斷長盛不衰的核心特質。
隨著對二十八星宿文化的不斷探究以及相關文學故事在晉城的逐漸呈現,晉城府城玉皇廟這座民間最大的天文藝術館,必將煥發出新時代的光彩!我們應充分汲取古人智慧,把府城玉皇廟二十八星宿作為現代人仰望星空、探索宇宙的重要窗口,追尋古今貫通的星空文化,打造太行山上獨一無二的魅力文化之城、星宿之都、星空之城!
人類乃是宇宙的知音。宇,涵蓋上下四方的所有空間;宙,囊括古往今來的所有時間??臻g位置的根源在于地,時間變化的依據在于天。天變時,地應物。天之體中日月星辰的運行稱為天行,天行而四時生。地之體由水火土石構成,四維列布。如此,構建起了中國人的廣闊視野:仰望天空,有日月星辰熠熠生輝;俯瞰大地,有水火土石各安其位。
四時生則出現暑寒晝夜,此乃天變所致。暑寒晝夜盡顯天之變化,動植的性情形體皆有所感。四維列則出現雨風露雷,這是地化所致。雨風露雷盡顯地之變化,動植因感天而應。天以四時于地上引發暑寒晝夜之變,使動物植物有所感知;地上由于暑寒晝夜之變,引發雨風露雷之化,令動物植物因感而應。天變地化,天感地應,在動物植物身上皆有體現。人類作為萬物之靈,萬物的代表,面對天變地化、天感地應,自身亦會產生感應。
讓古老的天文造福人類,讓二十八星宿文化閃耀光芒,讓星宿文化傳遍全球,這是歷史的必然趨勢,更是今人的神圣責任。